言情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534章 朱元璋最后考校蓝玉

第534章 朱元璋最后考校蓝玉


第534章  朱元璋最后考校蓝玉

        “父……父皇,这么大的调整,动作是不是太大了?”

        朱标委婉劝说。

        其实,愣怔的一刹那,他已经想到了,父皇突然调整京营的目的,以及种种可能。

        朱元璋双手撑着膝盖,虎目虽有苍老之色,却依旧炯炯盯着朱标。

        直到朱标被这股压力,压得达到承受极限时,朱元璋才开口,语气有些冰冷反问:“你不同意?反对?”

        朱标深吸一口气,抬头,目光勇敢而平静的迎上朱元璋的视线,摇头:“儿臣没有反对,只是觉得,突然这么大的调整,担心出事。”

        哼!

        朱元璋冷哼,视线从朱标身上移开。

        看向窗外,平静道:“你是咱长子,咱选定的继承人,只要你不反对,咱倒要看看,谁敢在这件事上,给咱闹幺蛾子……”

        话中。

        朱元璋伸出,有些干瘦的手,“父皇这只老虎虽然老了,爪牙也不够锋利了,可杀一群狐假虎威的猢狲,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标感受着,朱元璋放于肩头的手,紧紧抓着他的肩头。

        心中不是滋味。

        其实他知道。

        这些年,他对于全面革新的抵触,父皇心中对他已经十分失望了。

        之所以没有做废立之事。

        他独自一人时,也想过。

        无外乎几个原因。

        一、父皇如今最喜欢的老四,在中原根基太浅,父皇即便想扶持老四,困难也很大。

        别说广泛的保守派不答应。

        就连革新派,又有几个人会接受,老四取代他。

        二、就是父皇对他的舔犊之情,毕竟培养他这么多年,从情感上,父皇也不会废立他。

        三、雄英对革新的支持,让父皇认为,即便他不全面革新,雄英也会去完成这件事,有希望,有对未来的布局,所以父皇才没有换掉他。

        可父皇根本不理解他。

        他难道不知革新的好处?

        难道,他就真的不想革新?

        可他更加遵从现实情况。

        大明现在的现状就是,保守的群体十分广泛。

        革新虽然在壮大。

        但革新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成为皇权手中,最锋利的刀,帮助君王完成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

        刀不够锋利。

        就得皇帝自己下场。

        必然就要想大明立国之初,父皇那样。

        借助锦衣卫,以及强权大开杀戒。

        搞得皇帝明明是在做好事,却背负一身骂名。

        明明是做了惠及百姓的好事。

        不但后世的百姓读这段历史,会说父皇弑杀残暴,就连生活在当下的百姓,都会害怕父皇。

        明明做好事,却背负了一身的争议?

        这就是百姓这个群体的共性!

        既然这个群体,如此短视,既然现在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已经得到改善,又不是活不下去。

        那就让他们忍一忍,再受点苦。

        等!

        等革新派这把刀,在他的扶持下,不断壮大,不断锋利。

        然后暗中握着这把刀,扫清保守派。

        那些沾染鲜血,留下弑杀残暴名声的事情,留给革新派来承担。

        皇帝只要在背后,推波即可达成目的。

        这样做,无非就是慢一点罢了。

        可他的想法,没法儿和父皇说。

        他很清楚,依着父皇的行事风格,并不喜欢他这种做法。

        父皇更喜欢,大开大合的方式。

        决定要做,就快刀斩乱麻。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过去,数十年,父皇不就是如此嘛。

        ……

        父子二人谁都没说话。

        宫内晚宴结束。

        朱元璋与马秀英回坤宁宫。

        过去几年。

        皇宫内,也进行了改造。

        过去,每当夜晚,灯火通明的灯笼,被明亮的沼气灯取代。

        朱元璋和马秀英在宫女搀扶下,来到院中凉亭。

        挥手遣退宫女后。

        朱元璋打量着,凉亭几根柱子上,安装的沼气灯,拍着膝盖,唇角浮现笑意,感慨道:“看着这沼气灯,一时间,还以为还在老四燕京的王宫。”

        话中,从袖中拿出‘袖珍表’。

        虽然大明的变化是明显的。

        可差距也十分明显。

        马秀英瞧着朱元璋,没好气瞪了眼,“今天,伱对标儿的话,是不是太重了,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全都像你、学你吧……”

        其实。

        洪武初年。

        他们对标儿的期许,就是一个守成之君。

        重八用铁血手腕治国,清除不稳定因素,稳定大明江山后。

        就需要标儿这样一个手腕温和的仁恕之君了。

        重八予以所有人的压迫,需要标儿用温和的手腕,为所有人松一松紧绷的神经。

        一张一弛,才能持久。

        无疑,按照洪武初年的设想,标儿是十分合格的。

        反而是老四那种,大开大合,手段强硬的性格,不适合继承大明江山。

        可谁都没想到,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老四划时代的提出了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并且出走大明,在其燕华验证证明两个理念、两个主张是可以成功的。

        变革。

        说实话,不亚于重新再造一个大明。

        变革前后的大明,虽然都是大明。

        虽然都是帝制。

        可任谁都明白,相同的外表之下,内核已经完全变了。

        表面看,是一个大明。

        其实,是两个大明!

        这无异于,就是重新打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标儿的性格、手段,明显就不适合了。

        就如同。

        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兄弟二人其实都很优秀。

        但,隐太子只能是一个继承者、守成者。

        而秦王李世民,则是一个开创者。

        如果将兄弟二人同时放于乱世,做一方诸侯,李建成的性格,注定无法成为最后的赢家。

        朱元璋毫不在意摆了摆手,“咱就是响鼓重槌!标儿那点打算,咱一清二楚,他希望通过缓慢布局,培植革新派,用革新之力,铲除保守,这个想法,也不能说不可行,但操作起来,更加困难,成功的可能性也更低。”

        “一个战略决策,时间线拉得越长,期间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就越多。”

        “比如,他忽略了,革新派的热血激情会随着时间,冷却消失。”

        “这一点,咱们比谁都清楚,当初打天下时,虽说,大家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做人上人,可谁又能否定,当初,所有人其实也心怀着匡扶天下,还世道一个朗朗乾坤的崇高理想,当时,咱们这群人,都是把理想和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

        “可你看看后来,当功成名就后,当随着时间推移,热血消散后,武勋文官们都在做什么?”

        “争权夺利!”

        “在现阶段,没有一套类似老四燕华的良好制度、严格约束,一旦革新派热情消散,热血消失,迅速堕落后,大明的革新,将更加困难。”

        “我说的重,就是提醒他,他可以继续他的想法,但他不能只是做一个幕后者,应该站到台前,在革新派热情消散前,完成革新,形成一套完善的约束制度。”

        ……

        马秀英沉默。

        其实,她何尝不知。

        想要做成一件事,尤其是那种开天辟地的大事。

        就得像重八和老四那样。

        但凡抓住时机,找到切入口后。

        就猛打猛冲。

        甚至,不惜身,自己带头。

        一举奠定乾坤。

        期间,哪怕有些细节错误,哪怕有很多无辜者被牵连,被抛弃,都要心肠冷硬的坚持下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便是这个道理。

        这句话,并不是让人,不注重小节。

        这句话,有这很明显的对比。

        大和小。

        在追求一个大的目标时,就要咬定不放,猛打猛冲,勇猛精进。

        牺牲那些小,舍弃那些小。

        ……

        翌日。

        朱元璋便以强势之姿,开始对京营进行调整。

        在胡惟庸、吕本等保守派惊恐、焦急、愤怒、不安中。

        一支支由保守派统帅的京营精锐,在兵将混编对调后,就被严令,马上乘坐火车启程。

        <div  class="contentadv">        前往蒙汉示范区以及其他,朱元璋选中的地方。

        于此同时。

        一支支驻扎在地方的新军,接到命令后,迅速奔赴就近的南北纵线车站,登上火车。

        沿着复线铁路,迅速抵达金陵。

        然后,与丘福、朱能、瞿能、徐辉祖等支持革新的京营新军进行混编。

        这场涉及二十万人次,行军距离,最大达一千里的巨大军事调整。

        因为火车的缘故。

        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

        虽然很多保守派,眼睁睁看着,保守派在金陵的军事支持力,几乎被瓦解而愤怒。

        可整个大明的精英层。

        也被这场军事调动吓了一跳。

        “太快了!”

        “可不嘛,二十万人次,还有那么多装备,最远的距离,多达一千里,以往,这种调动调整没有一年半完不成,可现在,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了!”

        “往后,除非是大明内部彻底腐朽,军队失去战斗力,否则,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小之又小了!”

        ……

        这场军事调整,向天下人证明了,火车对于军事的战略意义。

        ……

        金陵车站。

        南边各地的藩王,已经抵达,此刻,正跟随朱元璋上车。

        北边各地藩王,此时此刻,已经在北平等着了。

        朱标因监国需要。

        此番没有随行。

        只太子妃常氏,带着孩子们随行。

        月台。

        朱元璋站在车门外。

        看了眼朱标身后不远处的群臣,视线转移,落在朱标身上,“这一次军事调整,轨道火车对军事的战略意义,你应该有了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了吧,咱们大明的疆域,轨道火车的重要意义,就更不需要爹多说了。”

        “跟着燕华工程队建设南北纵线,已经五年多了,咱们大明现在,有能力,独立建设一条火车线路吗?”

        朱标想了想,老老实实诚恳摇头,“父皇,我们的人才,对数学、测量、地质等基础学科的掌握很低很差,现在还无法,独立建设铁路线路。”

        朝廷也成立了专营铁道的机构。

        那些士绅子弟不愿意,干这种苦差事。

        可农民家读书子弟愿意。

        虽然不缺读书的人才。

        但一个现实问题也不容回避。

        那就是,大明在此之前,从未有专门的数学、测量、地质等学科。

        而这些知识,却又是,建设铁路必需的,必备的技能。

        这就导致,朝廷网络的人才,要重头学。

        过去五年,有三年时间学习这些基础东西。

        最近两年,才开始跟着燕华援建的工程团队学习。

        就实际能力而言,还不足以,单独领导指挥一个建设团队。

        “你心中有数就好。”朱元璋较为满意点点头,接着,语气有些严厉道:“但你事事都只是清楚,就是没有想着去解决。”

        “铁路建设被掣肘,你难道不清楚原因?”

        “咱活着,你们兄弟间,即便磕磕绊绊,大十字铁路计划还能继续下去,可如果咱死了,一旦你们之间,发生一点磕磕绊绊,这条铁路还能建设下去?”

        到时候,不但耽误了,大十字铁路布局。

        更会失去这个言传身教的先生!

        朱标如闻洪钟大吕,短暂愣怔后,诚恳认错,“父皇,儿臣错了。”

        过去几年。

        地方保守派,对铁路建设进行掣肘。

        他不是不清楚。

        之所以没有插手。

        是因他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他很清楚,老四对大十字铁路的重视。

        可以借着这种内部掣肘。

        帮助朝廷,在后续援建工厂的实际操作中,争取更多利益。

        毕竟,当初签署的合作协议,拟定的条款之外,还有很多利益可以争取。

        就比如。

        一边掣肘燕华钢铁,在各地码头卸货后,运往铁路沿线的速度。

        指责燕华钢铁供应速度太慢。

        要求燕华,追加援建一座一万吨炼钢转炉。

        ……

        这些利益,这五年,争取了很多。

        如今看来,是时候,约束地方保守派,消除掣肘了。

        ……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

        看了眼朱标。

        在群臣山呼万岁的恭送声中,登上火车。

        ……

        呜呜呜……

        悠长汽笛声中。

        车头附近的月台,瞬间笼罩在白色蒸汽中。

        有节奏的‘嗒嗒’声由慢变快。

        挂着十五节车厢的机车车头,以极快的速度,冲出金陵车站。

        向着北方而去。

        ……

        火车越过河流、穿过隧道,行驶在狂野农田边缘。

        一路走走停停。

        耗时一个月。

        在一个傍晚。

        朱元璋、马秀英带着诸皇子、皇女、皇孙抵达张北城。

        张北车站。

        练子宁、蓝玉、张玉在朱元璋要求下,与朱元璋同乘一辆马车。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欢迎陛下来张北!”

        ……

        马车刚刚驶出车站,朱元璋就被欢呼的浪潮惊呆。

        道路两侧,一名名将士,胳膊勾着胳膊,筑城的人墙后面,潮海般人群,在马车驶过前,欢呼万岁同时,下跪行礼。

        朱元璋怔怔看着这些百姓。

        很多的穿着风格,和老四燕京一模一样。

        大约有六七成。

        甚至有两三成百姓,竟然剪了短发!

        百姓身后是整洁的建筑、相隔十几米,就有一根沼气灯柱。

        许久。

        朱元璋才回神,看着蓝玉三人,满意笑道:“你们把示范区建设的不错,咱能听得出来,百姓对咱的欢迎是真诚的,不过,你们不该组织百姓来欢迎咱。”

        蓝玉三人相视一笑。

        蓝玉解释:“陛下,这可不是臣等组织,是百姓听闻陛下抵达,自发的行为。”

        闻言,朱元璋无疑更加高兴了。

        什么是民心所向,这就是!

        “示范区内,服饰发饰效仿燕华的百姓比例不小啊。”

        闻言,蓝玉三人不由有些紧张。

        服饰还好说。

        可发饰。

        剪发在大明,真的是个大忌讳,他们也不知,陛下对此是什么态度。

        练子宁抿了抿唇,谨慎解释道:“陛下,燕华的工程队抵达示范区后,一些原蒙古百姓,就开始效仿燕华的发饰,关于发饰方面,以往,朝廷也没有明确改变蒙古百姓原有的传统,现在蒙古百姓效仿,我们为了稳定,为了团结,也没有阻止。”

        要说,现在大明境内。

        哪里最像燕华。

        其实,已经不是福建。

        反而是后来居上的蒙汉示范区。

        示范区独特蒙汉文化融合。

        造就了,示范区在接受燕华新文化、新风尚方面,阻力很小。

        他们有信心,只要朝廷不阻拦。

        用不了多久。

        示范区一定是最先追赶上燕华的大明行省!

        朱元璋含笑摆手。

        安抚练子宁几句,要求练子宁大胆学习燕华后。

        看向蓝玉,“蓝玉,你明白,咱调整京营的目的吗?你这边,接受京营军数量最多,你要是不明白咱的目的,可办不好事情。”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明天,老朱就要下线了,有些不舍,这本书,也就很快到了结尾部分了。

        后面还有两个小高潮,一个大高潮。

        然后完结,剩下的,会在番外补充写一写。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93663212/6604352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