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江南旧事 > 第6章 6宜阳演出

第6章 6宜阳演出


宜阳市位于兰陵市南边,是盛产陶瓷的地方,宜阳的紫砂壶闻名于世,许多人从事相关职业。这次邀请丁家戏班演出的就是靠紫砂壶生意发家的吴先生。吴先生在石蜀镇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陶瓷工艺店。主营紫砂壶和日用陶器。紫砂壶必须用当地的紫砂泥料做壶,烧制。用紫砂壶泡的茶,色香味皆蕴,紫砂壶深受苏南一带人的喜爱。吴先生生意兴隆,成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最大的批发商。今年适逢母亲八十大寿,老太太喜欢滩簧戏,吴先生便请了丁家戏班前来为母祝寿。

        苏南地区的人家,一般有喜庆的事,如老人祝寿,或新添人口,还有族群新建家谱,祠堂开光等,都会请戏班子演出几场。

        丁家戏班要在吴先生家连演八场。

        中午时分。丁家戏班到了吴家大宅。吴家早已令伙计把三间空房打扫干净,以供戏班子居住。

        丁老板夫妻和阿梅瑞方住一间。另两间男女演员各住一间。李老板夫妻在屋子里布置起来。阿梅抱着瑞方在一旁看着,阿梅惊奇丁老板动作的娴熟。只见他在墙上各订两个钉子,又从箱子里扯出一块蓝色的布帏,那块布帏早就用钢丝串好。接下来把布帏在两个钉子上分别一挂,一个房间顿时被隔成两间。显然由于常年奔波在外,他们知道怎么快捷地为自己营造一个私人空间。

        小水仙拿出一床被褥和被子,和一顶白色纱帐放在靠外的一张床上,对阿梅说:“把孩子给我喂奶,趁这功夫你把你的床铺好吧。”阿梅熟练地挂好蚊帐,铺好了床铺。她把帐幔两边撩起各挂在帐沟上,这样撩起帐幔就可以把床当椅,放下帐幔就可以安然入睡,自成一个小天地。

        等大家把各自的行李安顿好后已是晌午,吴先生家的伙计来请大家过去吃饭。主家除了安排戏班子的住宿,还要负责一日三餐。

        阿梅抱着瑞方跟在小水仙身后,进入侧厅只见一张大圆台上,摆满了鸡鸭鱼肉。给阿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红烧狮子头和油焖笋。原来宜阳市竹海遍布,除了春天的春笋和夏天的鞭笋外,还盛产冬笋,冬笋是笋中佳品,此时正是冬笋上市时节。把肉质鲜美的冬笋和红烧肉一起烧的油焖笋,是一道难得的美味。阿梅脸红着挟了好几筷眼馋的菜,吃的肚子浑圆。

        午饭后是排戏时间。在吴家的后院,丁老板带着几个男人搭了一个简易舞台。接下来拟好戏单,给各位分好角色,简单梳理了一下戏路,演员们又纷纷对了一下戏。最后把戏单送给吴先生过目,吴先生确定了戏单,明确了明天下午第一场戏是《珍珠塔》。

        吴老太太的寿宴是明天。从明天开始,丁家戏班将连演八场。第一场《珍珠塔》是吴家老太太亲点的,对于《珍珠塔》,吴老太太百看不厌。

        阿梅也很期待明天的《珍珠塔》。阿梅第一次这样近距离观看演出。对于身边这些熟悉的人,明天在舞台上又是怎样的表现?阿梅充满了好奇。

        瑞方第一次来到这陌生的环境,变得很是兴奋。午睡的时间大大缩短。阿梅只能抱着他到在吴家院子里到处转悠。

        阿梅抱着瑞方,在院子里看了一会儿丁老板他们搭简易舞台,又慢悠悠的转到宿舍所在的房子。阿梅走到刘兰英和金铃的房间,见到刘兰英坐在床上抽烟,金铃则在摆弄一个新买的发卡。见到阿梅抱着瑞方来到门口,金铃放下发卡走出房来,对阿梅笑着说:“这个小胖子,让我抱抱看。”金铃抱孩子的手势生疏僵硬,瑞方在她的怀里不停扭动身子。这时刘兰英走了出来,她掐灭了烟头,伸出双手,从金铃怀里接过了瑞方。对金铃说道:“你这姿势抱孩子,孩子不舒服。”瑞方到了刘兰英怀里,扭得更起劲了。阿梅见状,赶忙把瑞方抱到自己怀里,让他斜躺在自己怀里。瑞方在她的怀里变得安静起来。

        金铃和刘兰英无奈地相视一笑。金铃对阿梅说:“抱这小家伙也很吃力,不比唱戏轻松呀。”阿梅说:“我习惯了,觉得还可以,这种笨活,怎能跟姐姐唱戏相比。”阿梅表达了对金铃的崇拜。一旁的刘兰英说:“小姑娘,小小年纪,怎么这么会带孩子。真不简单呐。”阿梅朝刘兰英笑笑。:“大姐,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干惯活了。象大姐那样能在台上唱戏那才叫不简单呢。”阿梅又和两位大姐讲了会话就向两人道别,她要回自己房间哄瑞方睡觉了。金铃和刘兰英都觉得阿梅是个能干又实在的小姑娘。

        晚上阿梅对老板娘说让瑞方晚上靠着她睡。这样就可以让老板娘安心睡个好觉,明天精精神神上台演出。小水仙满意的点点头。

        哄睡瑞方后,阿梅终于可以安心地躺在床上了。一天下来她的手臂有点酸麻。阿梅闻着床上稻草发出的清香,想起了家乡。阿梅的家里,冬天床上也是铺了这样一层稻草,又松软又暖和。稻草都是秋收以后特意挑出来的,需爆晒几天,直晒到稻草发出淡淡香味,然后收起来用布条捆好放在阁楼上。冬天一到,就用这种稻草铺床,上面再盖一层棉褥子,穷人家这样就可以过冬了。

        阿梅想起了娘,想起了妹妹和弟弟们。想着家里还等她的钱回去过日子。阿梅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阿梅又想起了菊英,等哪天回到县城后,要抽空去看菊英。告诉菊英她也来到了兰陵市,真是太好了,两个好朋友又可以抽空见面了。

        夜深人静,阿梅想着自己的小心事,渐渐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饭后,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从上午九点后就络绎不绝的登门了,吴家开始热闹起来。

        吴家的大厅里。足足摆了十几张大圆桌。吴家大门外挂了两个大红灯笼。门上贴了大红对联。左边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右边是: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字迹苍劲有力,是吴先生亲笔所写。

        吴家厨房临时请了三个厨师,阵阵香味从厨房飘来。上午十一点,客人开始入座。吴老太太穿一件暗红色绸缎棉袄,显得气色很好。她面前的主桌上,摆着米粉做的大寿桃。吴先生夫妇陪在老太太两侧,亲朋好友们带着各种贺礼,前往老太太面前祝福。

        寿宴正式开始了,每个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每人先吃一碗长寿面,然后再喝酒吃饭吃点心。

        饭后。吴家为各位前来贺寿的亲朋准备了回礼。吴家的回礼有花生,红枣,糖果,寿桃形状的糯米团子,外壳染红的鸡蛋,还有云片糕。这些东西装在一个红布袋里。喜庆又好看!

        接下来亲朋好友涌进后院。大家最盼望的滩簧戏要开始了!

        阿梅抱着瑞方也跟到后院。只见宾客们纷纷搬着凳子,自觉在舞台下面坐好。舞台正对面中间位置,放了两张太师椅,椅子上放了厚厚的棉垫子。两张太师椅中间是一张小圆桌,圆桌上放有几碟瓜子,干果,还有一把造型精美的紫砂壶。吴老太太和儿子吴先生分坐在两张太师椅上。吴先生提起紫砂壶给老太太面前的茶杯斟茶,老太太微笑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这时舞台上响起了紧锣密鼓的锣鼓声。老太太喜爱的《珍珠塔》正式开演了!

        《珍珠塔》,讲的是落难书生方卿,前往襄阳姑母家借钱读书。受到势利姑母的奚落和讽刺。却受到情深意重的表姐赠以价值连城的珍珠塔。后方卿高中状元并和表姐完婚。

        一开场舞台上呈现的也是一官府祝寿的场景。阿梅关心的不是剧情,她在寻找熟悉的身影。一位身着红袍的官老爷上台了。他唱腔高亢洪亮,动作气派十足。俨然一个春风得意的官老爷。阿梅后来知道,这位官老爷是方卿的姑父。阿梅惊奇地发现,扮演官老爷的正是刘兰英,刘大姐在台上台下简直判若两人。接下来方卿上台,她很快认出了正是老板丁艺德。等到扮演方卿表姐翠娥和y头出场时,阿梅更是惊呆了。小水仙扮演的翠娥貌若天仙,举手投足温婉大方,唱腔更是柔美动听。扮演丫头的金铃姐,俨然是一个俏丽水灵的古代丫鬟。阿梅充满崇拜感地看着舞台上他们的表演,心里感叹,他们真是有本事的人呀。

        随着剧情的进展,观众席上不时发出叫好声。吴老太太和吴先生也全神贯注地观看着台上的演出,从他们的表情看,对台上的演出很满意。瑞方有点不耐烦起来,嘴里哼哼唧唧,阿梅知道瑞方要午睡了。阿梅只好抱着瑞方,不舍地离开了后院。她的工作是照顾好瑞方,至于看戏,今后有的是机会。阿梅一边自我安慰,一边抱着瑞方回到宿舍。

        阿梅很快地把瑞方哄睡了。她看着熟睡的瑞方,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了。

        阿梅在宿舍陪着瑞方。远处传来二胡和笛子悠扬的伴奏声。她想等瑞芳醒了,《珍珠塔》大概也演完了。

        果然戏散场了,瑞方还没有醒。

        小水仙脱了戏服还没来得及卸妆,就跑来宿舍,她要给瑞方喂奶。

        第一天的演出很成功。接下来的几天,丁家戏班将演出《双珠凤》,《玉蜻蜓》《双推磨》,《孟丽君》,《双女闹花堂》等传统的滩簧戏节目,为吴老太太的八十大寿增添热闹气氛。

        阿梅在接下来的几天断断续续看了这几部戏的演出,更加佩服丁老板夫妇,刘兰英和金铃精湛的演技。阿梅向往自己也能成为这样有本事的人,但目前她只能把这种向往埋藏心底。

        阿梅知道目前能做的就是带好小瑞方。

        吴家的演出结束了。丁家戏班告别之前,吴先生专门给每个员工发了吴老太的庆寿回礼。是个漂亮喜庆的红布袋,里面装了云片糕。阿梅棒着这红布袋,这让她想到过年时外公的礼物,她要把这礼物带回潘家镇,和家人分享。重温昔日温磬的时光。

        丁家戏班,辞谢吴家。向下一家进发。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82165262/5660326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