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304章 敢让皇帝种田,天下独一份

第304章 敢让皇帝种田,天下独一份


第304章  敢让皇帝种田,天下独一份

        避避风头?

        张异不解得看了老朱一眼,朱元璋道:

        “想想你得罪了多少人,还当街杀人……

        你真当自己无法无天了?”

        张异闻言笑起来,被黄和提醒,他才记得一件事,那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几乎把朝廷中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

        杨宪不说,胡惟庸和常茂的冲突,约等于淮西帮的人他也得罪了,加上宋濂的事,嗯……

        确实有点头疼。

        朱元璋继续说:

        “当初老陌教你一点防身的功夫,你倒好,杀起人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应该感谢陛下,他这次在宫里直接将事情定了性,若不然,真去了大理寺,你少不得也要被扒一层皮。

        这朝堂对你家有想法的人难道还少?

        我看呀,你最好还是回一下龙虎山,避避风头才是。”

        张异摇摇头:

        “越是如此,我越应该留在京城。

        那位好奇心很重的陛下,此时目光应该落在小道身上了。

        有他看着,其他人才会投鼠忌器。

        我若真的去了地方,人家要弄死我,可能并不需要太大的气力!”

        朱元璋的提醒,也让张异小心起来。

        虽然他杀人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大概率能脱身。

        但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意外,他这次确实也冲动了,所以以后行事,总要三思后行才行。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张异也不认为他的冲动,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不过这些事他并不想解释,黄和的劝诫也是出于好心。

        朱元璋闻言一愣,旋即陷入沉思,张异这句话其实也间接表明,他制定下来的秩序,在出了京城之后,可能就不太行了。

        地方和中央的争权夺利,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君权和相权之争的战场。

        怎么保证自己的政令能执行,这件事十分重要。

        而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绕过官僚和地主乡绅,收获民心。

        “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尽管和叔叔说。

        我能帮上的忙,一定会帮的。

        不过作为过来人,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

        陛下能如此处理,其实已经十分公平了,你想要的公平,太过天方夜谭。

        我劝你不要冲动行事,最后害了龙虎山上下。”

        张异无声点头,黄叔叔也看出自己心中的不甘……

        他并没有解释什么,他对于李氏的承诺,只是给自己立个目标,他并不急于完成这个目标。

        “对了,说点高兴的事!”

        朱元璋想起今天自己收到的奏疏,也露出欣喜之色:

        “我在北平买的地,都种上你说的占城稻了,确实可行……

        虽然还不确定收成如何,可是从长势来看,北方种水稻这件事,可以推广开来了!

        回头我打算找路子将此事上奏朝廷……”

        北方能种水稻,这件事提前百年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确实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张异心中的郁闷,也被老朱的喜悦感染。

        民以食为天,在农耕社会,粮食的生产就是一切的基石。

        莫小看这提前百年的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是有可能改变大明哥国祚的。

        “我准备加大力度,再多拿一些土地……

        以后若是都城北迁,我黄家也算是地方望族了!”

        老朱在这说话的时候,仿佛已经忘记了他是个皇帝。

        老农民圈地的快感,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以后黄叔叔就是北平的沈万三……”

        张异给黄和拍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马屁,沈万三家族将周庄经营得风生水起,在江南商人圈子里也算是一桩美谈。

        提起沈万三,张异还有些奇怪,这货被抄家了吗?

        张异身在市井,消息闭塞。

        不过海盗案带来的风雨,血腥味还是吹来京城。

        这件历史上并不曾出现的大案子,每天都还有人因为它而死。

        他出门的时候,偶尔还能从市井百姓口中,听说谁又被带走,砍头了。

        “沈万三?”

        朱元璋也记起这个人,这胖子被自己收编之后,确实给他提供了不少情报。

        该收网了……

        老朱若有所思,口中却笑道:

        “承你吉言,这海盗案的风波,还是亏了你让我早点停了海上的生意,且我早早将生意布局到京城,才躲过一劫……”

        张异看了老朱一眼,心想这恐怕没有黄叔叔说得那么简单。

        这位颇为神秘的商人,每件事都算是踩在时代变迁的节奏上。

        说是洪福齐天也为过,但真的只是运气?

        不说别的,他能提前在京城布局生意,就顺应了大移民的大势。

        海禁之后,注定有许多富户会落寞下来。

        吴地一带的失去了海贸,是养不了那么多的地主豪强的。

        随着皇帝迁徙百姓,注定有许多富户也会跟着背井离乡。

        他提前来应天府布局,就已经胜过太多人。

        “对了,忘了浇水……”

        二人聊着,张异突然想起药园子的水稻,急忙跳起来。

        “以前这些活都是老孟做的,他不在了,我倒是忘了……”

        张异自言自语,丢下二人一溜烟跑了,那些实验田可是他的命,不能懈怠。

        试验田里的水稻,其实并不需要每天都管理。

        问题是上次老孟除草施肥放水,已经有好几天了。

        他突然走了,道观里许多事张异只能亲力亲为。

        朱家父子跟在张异后边,却看见他熟练地操弄工具。

        给实验田浇水不难,张异特意制作了个手摇的水车,可以将蓄水池里的水灌溉到农田里。

        老朱对他能制作出稀奇古怪的工具已经见怪不怪。

        他看着田里的稻谷,张异跟他说里边有十种品种,都是他从各地收集回来的稻种。

        一般人不经过指点,是看不出来区别的。

        朱标见张异摇水车挺难,过去帮忙,朱元璋呵呵笑,走在田地中。

        他突然发现有杂草,顺手拔草。

        草有点多……

        显然老孟夫妇上次除草有些日子了。

        老朱左看右看,发现了一把锄头,干脆除草起来。

        他也有几十年没干这个活了,一开始还有些陌生……

        不过做着做着,年少时,随着父母开荒的记忆逐渐涌上心头。

        其实朱元璋真正种田的日子也没几年。

        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家人就没了,真正跟着父亲种田,大概也就三年左右。

        可是做着做着,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涌上心头,皇帝也不觉得累,只是努力除草……

        另一边的张异回头,看着黄和熟练地挥舞锄头的样子,莞尔一笑。

        不过,他眼中马上闪现出一丝疑虑,为什么黄叔叔对种田这件事如此熟练?

        这点疑心,在张异心中闪过,就不再关注了。

        ……

        一辆马车,缓缓靠近清心观。

        清心观门口,检校的人马上警戒,可是看到是信国公府的马车,为首的凌说让人放下警戒。

        “原来是国公夫人!”

        谢氏和徐家姐弟下车,凌说主动去行礼。

        “检校凌说,见过夫人。”

        “你是检校?”

        凌说自报家门,谢氏还愣了一下。

        最近检校在朝堂上,可是逐渐由暗转明的趋势。

        其中最为标志性的事情,就是今天处理常府的案子。

        皇帝直接绕过刑部,大理寺、而选择让检校上门拿人,审讯……

        谢氏虽然是妇道人家,可身为国公夫人,她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渠道。

        检校在这里,那道观里的客人是谁,不言而喻。

        “凌大人,是不是不方便?”

        谢氏猜到皇帝在道观,其实已经有了退意。

        她来清心观,无非是关心一下张异,张异这个孩子于徐府有恩情,这次徐府也因为他的事情牵扯到里边。

        朝堂中的水很深,虽然这孩子有皇帝陛下庇护,但谢氏也想多提醒对方一句。

        只是刚才在孟家人多口杂,她不方便多说点什么?

        但谢氏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皇帝对张异的关心,他第一时间就出宫来了。

        “夫人知道里边是谁,那就没事了,徐家小姐是道观的常客,属下让人通报一声,您自进去吧……”

        凌说说完,做了个请的姿势。

        谢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徐家母女进去。

        她心情忐忑,生怕惊扰皇帝,徐家丫头也看出了母亲的犹豫,她一溜先跑进去,利用孩子的优势给谢氏探路。

        “你这孩子,慢跑……”

        见姐姐跑了,徐允恭也跟着跑。

        谢氏一着急也加快脚步。

        “道……士……哥……哥……,我们来看你了……”

        徐允恭奶里奶气的声音,在后院传开。

        隔着一个小门,药园子这边的朱元璋他们,放下锄头。

        姐弟俩跑得很快,一下子就超过了去通报的人。

        徐家丫头和徐允恭四处张望,发现人在药园子,赶紧跑过去。

        只是他们看到皇帝的时候,徐允恭瞪大眼睛,正要叫唤,却被他姐姐一把捂住嘴巴,不让他说话。

        徐家丫头紧张兮兮地看着眼前,等到发现皇帝的状态,她直接傻眼了。

        别说是她,就是给他们通报的检校,也傻眼了。

        他们的皇帝陛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脱去外边的袍子,衣服的下摆也被他盘起,皇帝就赤着脚,拿着锄头楞在原地。

        皇帝陛下在干什么?

        众人登时风中凌乱。

        此时谢氏气喘吁吁,终于也跟上了几个人,等她见了眼前的情景,也傻眼了。

        朱元璋这是什么做派?

        还有太子殿下,他和张异正蹲在地上拔草呢……

        现场,一时间陷入短暂的沉默。

        直到张异跳起来说:

        “原来是您来了!”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笑起来。

        老朱有模有样,朝着徐夫人拜下:

        “见过国公夫人!”

        谢氏的头都要炸了,她怕见皇帝就是这样,皇帝给她行礼,她就是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最后,谢氏只能硬着头皮,给皇帝回了个礼。

        “你们这是做什么?”

        “我在除草呀,黄叔叔见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帮忙来着……”

        徐家母子三人:……

        当今天下,敢让皇帝给你除草,这大概也是天下独一份了。

        光是看着,徐家母女脚都有些软。

        好在老朱看出她们的疑惑,主动说:

        “年轻时倒是干过农活,许久不做了,偶尔做做也算有趣!

        不过黄某此时仪容不整,怕是唐突了夫人,夫人不如先在一边安坐,等我们忙完这手里的活,反正也快了……”

        给谢氏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去坐着等皇帝干活呀?

        她看着药园子里的稻种,勉强笑道:

        “黄先生倒是有兴致,本夫人也想起来,过去跟着我夫君一起干活的样子……

        不若,我也帮帮忙……”

        朱标:……

        张异:……

        如果不是了解谢氏的过往,他们还真信了邪。

        徐达确实出身贫苦不假,可谢氏已经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等徐达娶她入门的时候,大家虽然都还是造反的兵,可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不过谢夫人执意要做,张异想拦也拦不住。

        徐家姐弟,徐妙云在弟弟耳边嘱咐几句,就开始帮母亲干活了。

        于是,通报的检校一人独自站在那里,面对一种千载难逢的场面。

        应天城外一座不起眼的道观,皇帝和国公夫人都在给一个小道士干活。

        检校想想去帮忙,被朱元璋一个眼神制止,让他出去。

        好在活剩下真不多,一会就干好了。

        谢夫人发现自己衣服有些脏了,张异让徐允恭带着谢氏去他的厕所洗漱。

        等过了一会,谢氏回来,朱元璋他们早就整理好仪容。

        “见笑了!”

        谢氏还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时代的女人,礼教束缚很严,今日严格来说,自己已经算是有些出格。

        她小心翼翼看着皇帝,眼前的君王对妇德看得极重。

        尤其是去年他针对妇女颁发了不少类似不能改嫁的禁令,让人更是明白这位皇帝的倾向。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不愉,谢氏才松了一口气。

        “还没机会好好谢过婶婶,今日有国公夫人给我干活,我这小道观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住这福分?”

        谢氏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句:

        “你受得住!”

        你连皇帝都敢拉去种田了,国公夫人算什么?

        “呵呵……”

        张异也就随口一说,他想起昨天的事,再次给谢夫人行了一个重礼。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5452253/6938301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