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335章 新官未上任,先烧三把火

第335章 新官未上任,先烧三把火


第335章  新官未上任,先烧三把火

        《纪效新书》虽然被张异抹掉了有关于时代背景的元素,但其中的某些东西,依然逃不过常遇春的法眼。

        他初时觉得这本书什么都好,尤其是练兵部分,已经说到极致。

        就算自己再写一本书,也不太可能超越此书。

        后来再看下来,这书对战术,战斗的理解,似乎与他想象中的不同。

        或者说,这本书对战斗的要求,并不如北伐那般波澜壮阔。

        朱元璋也是军事大家,战略家,他有常遇春的体型,马上也看出问题来。

        “这书中的练兵征伐,更适合……地方上的战斗小规模战斗?”

        “对,陛下,这书上的战法,更加适合千人,数万人的小规模战斗,陛下看这鸳鸯阵……”

        常遇春给朱元璋讲了他对这本兵书的理解,朱元璋眼中的神采,逐渐明亮起来。

        他大概猜到这本书的来历了,这一定是一本来自于后世之人写的关于抗击倭寇的练兵书。

        老朱将这本书的来历猜得八九不离十。

        同时,他也明白这本书价值所在。

        随着大明逐步统治天下,军队的属性从夺天下,逐渐开始带有部分守天下的属性。

        大明广阔的土地上,依然需要许多士兵维护治安。

        刘基给朱元璋提过建议,既然天下安定,朝廷的职能也发生转化。

        除了边军和京军之外,地方上的军队建设,也要有个规制。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这些地方军如星点,分布在大明广阔的土地上。

        关于他们的战斗力建设,自然也是一个大问题。

        当年红巾军起义,第一个面对的就是前朝的卫所军,若非地方上的军队战斗力低下,也不会有南方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崛起。

        《纪效新书》上对战法的阐述,最为适合这种以数千人为一卫的地方军。

        而如今大明腹地大抵算是天下太平,虽然偶有起义。

        可问题都不算太大。

        唯有一些地方,在军制上,这些地方上的军队主要是地方军,可他们也要承受边军一样的战斗频率……

        这就是大明沿海诸省,从北到南一路下来的沿海守军……

        “臣研究过今年山东和苏州那场大捷,陛下有心算无心,确实给倭寇造成沉重的打击!

        可这倭寇之乱,终归不会因为陛下海禁而平息,海禁可以解决那些吃里扒外的江南富户,但解决不了真正渡海而来的倭寇!

        我大明漫长的海岸线,这些土地,其实都是战场!

        在水军不行的情况下,地方卫所承担着保护百姓的重任,关于他们的训练,不应弱于边军……”

        常遇春侃侃而谈,还将一副地图给拿出来,跟朱元璋研究:

        “山东以北不说,吴地、浙江,乃是天下之粮仓,这沿海数百里幅员辽阔之地,难道要拱手让与敌人?”

        自然不可!

        沿海的州府,是倭寇经常入侵之地,但也往往是经济发达之地。

        这些地方无论是农耕还是商品经济,都不容有失。

        倭寇最大的麻烦是来无影去无踪,有退路……

        大明最快组建好成建制的水军,大概还需要等三年后的舰船下水。

        在这之前,卫所军队沿海一带的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事。

        常遇春的提案,是狠狠操练地方军。

        至少,沿海的地方军,必须提供足够保护地方的战斗力。

        “遇春,你想对卫所军改制,让他们来作为抗倭的主力?”

        “陛下,没错……

        臣以前主要关注北伐战场,这阵子闲来无事,也找军中同僚了解了下东边的事。

        大军团作战臣暂时帮不上忙,可这些小打小闹的倭寇,就让臣试试看吧……”

        朱元璋板着脸:

        “胡闹,你可是回来养病的……”

        常遇春这闲不下来的性子,可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这货去不了北方,很快就将目光落在东边。

        关于东边,在朱元璋心中的大战略布局中,从长远看还超过了北方。

        聚四海之力,供养华夏,是老朱放在心底的最高理想。

        可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哪怕是现在执行海禁,也不过是朱元璋不得已为之的手段。

        他是知道常遇春的性子的,这货绝不是什么被动防守的家伙。

        如果让他主持东部兵事,他能给倭寇推到日本去。

        嗯,虽然这理想蛮好的,但大明的国力不够。

        清明前一战,已经是大明目前能获得的最好的战果了,吃下这份战果,然后好好消化几年!

        一切等玄武军成军,还有美洲的船队回来再说……

        “嘿嘿……”

        常遇春被皇帝训斥一番,并没有生气。

        “臣这身体情况也不允许臣亲自上场,不过臣提议,将这本书上的练兵之法推行,成为我大明军日常训练之法……

        臣和那张异聊过一些,他有些想法臣觉得很实用……

        既然有文官的培养机制,为什么不将将官的培养机制也建立起来!”

        “你说的是武举制?”

        老朱疑惑,武举制度从武则天开始,虽然地位比科举制度低,但也早就是一套成熟的挑选人才的制度,这似乎并不需要常遇春去操心。

        “臣不是这个意思……

        臣说的是,培养底层的将领……”

        朱元璋板着脸:

        “伱若说推广这本《纪效新书》,朕倒是可以同意,可你说培养将士,那又是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

        名将岂能是培养出来的,朕和你都是泥腿子出身,不也披靡天下?

        军官也好,将士也罢,终究还是要经历战场的洗练……”

        常遇春摇摇头:

        “陛下,这是咱们以前的经验之谈,可如果天下承平,除了边军之外,难道地方军的军务就不管了?”

        朱元璋沉默下来,从某种方面来说,常遇春说的是有道理的。

        打天下和守天下,是两套不同的治理逻辑。

        大明的边军战斗力,自然不用去想。

        这是从十几年的战争中洗练出来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绝对是冠绝天下的。

        而地方上的卫所军,如果从清明一战来看,其实战斗力也不错。

        毕竟,这华夏过去的十几年岁月,就找不到一处和平之地。

        战争打下来,哪怕是那些投降大明的前元兵将,大多数都是有战斗力。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战斗力的退却也是一个极严重的问题。

        朱元璋从张异口述的【历史】还发觉了一些隐患。

        他不着痕迹地看了常遇春一眼。

        在张异看到的“未来”之中,常遇春死,常茂继承了国公之位。

        那个废柴领军,对于大明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他在封功臣之前,必须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军二代未来如何安排?

        以老朱以前的想法,功勋之后,入伍为军,然后继承父业……

        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从帝王而言,他自己心中制定的藩王制度,也是按照这套逻辑来的。

        可现在有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二代如果是废物怎么办?

        常遇春家的儿子已经证明,虎父也有犬子……

        想到这个问题,朱元璋已经有了决定。

        “其他人不说,你家那孩子确实缺乏操练……”

        常遇春闻言,变得十分尴尬。

        “遇春,你用心了!”

        朱元璋心里也明白,常遇春之所以如此努力表现,大概率还是和自己心中的不安全感有关。

        在皇帝没有大封爵位之前,他如果去了将军的职位,那本质上也就是个平民。

        他个人的价值体现先不说,身为一家之长,他也必须支棱起来,让自己显得有用。

        常遇春的不安老朱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也不准备说破。

        为君者的御下之道,能让属下有不安的感觉,让他们努力表现是好事。

        这不是,他自己都没上任大都督,就已经着手准备改制的事情。

        新官为上任,先烧三把火,

        于大明而言,这是好事。

        “你现在还是先以养身子为主,这件事不急……

        不过你的提议,朕也心动!

        这样吧,等过阵子你身体好一些,你先将朕家里的小崽子们操练起来,顺便将那些老兄弟的孩子都拉上……

        他们可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可不能给父辈丢了脸去。

        如果你将这件事办好了,朕就同意你的要求。”

        “是,陛下……”

        皇帝将皇子们交给自己,那是对自己的信任。

        “来人,将皇子们叫过来。”

        朱元璋让人去喊其他皇子,不多时,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四人都来了。

        “常叔叔!”

        “臣,见过诸位皇子!”

        诸位皇子和常遇春相熟,尤其是老二,老三和老四三人,对这位大明猛将可谓是崇拜不已。

        朱棣一马当先,就跑到常遇春的身边。

        常遇春却退了一步,先以臣子的身份,执了一礼。

        “老四,你不是总说无聊吗,朕给你们找了个师父,以后你们就跟着常叔叔学兵法,学练兵……

        都跪下,拜师!”

        “陛下,这万万不可……”

        常遇春没想到,朱元璋把皇子叫来,居然是给他行如此大礼?

        他要推迟,朱元璋却摆摆手。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人,噗通跪下,就是三跪九叩,给常遇春行了大礼。

        常遇春心头感动,回首望向皇帝。

        “你们是咱们老朱家的子孙,未来是要拱卫大明的亲王。

        修身养性的道理要学,可这行军打仗的本事,才是你们安身立命的资本!

        你们大哥沐英,十二岁就已经跟朕上战场了,老二你今年都13岁了,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以后怎么为我大明守卫疆土?”

        朱元璋说着,就把朱爽单拎出来训了一顿,朱樉瞬间面红耳赤。

        “以前咱大明的边疆,估计是不会太稳了!

        老二,老三,老四……

        你们三人从明天开始,就跟着常叔叔学练兵之术……

        老五你小了点,可也没事,跟着你哥哥们长长见识也好!”

        朱元璋说完这些,才转头对常遇春道:

        “遇春,你不是说要实践吗,朕把朕的儿子交给你了……”

        “陛下……”

        常遇春的感动,溢于言表。

        他心中的不安,似乎已经被朱元璋觉察,这位君王以不损害他自尊的方式,表现着对他的信任。

        “臣必定不负所托!”

        “孩子还小,此事不急,重点是,在大本堂读书的所有功臣子弟,都要兼顾武训!

        等你把这些人给训明白了,朕就办你所说的学校!

        你看可行?”

        “行!”

        “父皇……”

        君臣二人话音刚落,朱棣举起手来,大声喊:

        “儿臣有话要说!”

        朱元璋回头,没好气:

        “老四,你又有什么歪主意?”

        “父皇不讲信用!”

        朱棣奶声奶气,脸上写满委屈。

        “朕怎么了你?”

        朱元璋一脸莫名其妙,朱棣道:

        “父皇答应过我,只要我完成弹道学的学习,父皇就答应我出宫去玩的要求!

        我都学会多久了,就见父皇和大哥出门,儿臣还没出去过……”

        朱元璋闻言脑瓜子有点疼,让皇子出宫这件事,其实不太符合规制。

        他自己亲自定下来的规矩,皇子在成年婚娶之后,才会从宫里搬出去,去王府入住。

        可眼前,就算是老大朱标,严格来说都不算成年,更何况是朱棣……

        不让皇子轻易出宫,是因为外边危险。

        不说别的,就算是江南腹地,也有不知道多少心向前朝的反贼。

        若是出个什么意外,那简直不敢想象。

        老朱想训斥朱棣几句,可是君无戏言呀!

        他灵光一闪,回头对常遇春说:

        “遇春,要学习你的练兵术,可是需要给大地方呀!

        要不这样,朕将地方定在朝天宫如何?”

        朝天宫?

        所有人都愣住。

        “朕扩建了朝天宫,作为我大明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节庆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那地方足够大,平时也用不上!

        这样,朕给你指派一支禁军,陪着皇子们出宫,供你指挥,让皇子们跟你学练兵之术,可行?”

        老朱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既满足了朱棣出宫的要求,又不让他乱跑。

        “老四,朕可是满足你要求了?”

        朱棣傻眼了,

        他想象中的出宫和皇帝说的出宫,可不是一回事呀!

        这不就是在宫外另找个地方上学吗?

        从皇宫这个大笼子换到朝天宫的小笼子,出不出去有什么区别?

        朱棣满脸委屈,父皇呀,做人不能这么不要脸!

        “你就说你去不去吧?”

        朱元璋脸皮厚,收拾一个小朱棣还是没问题的。

        “去……儿臣要去……”

        只要能离开皇宫,去见识一下新的风景,他也是求之不得。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5452253/6896216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