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明末之定都上海 > 第一百五十八集老北京布鞋

第一百五十八集老北京布鞋


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五,陕西省汉中府略阳县铜钱坝
  华阳集团别墅区
  为了配合北京开店,以及即将执行的江南开店计划,蓝采和决定开发一些新产品。
  这也是王启年的要求。
  他的原话是,你不能光是张嘴定指标,然后拍拍勾子就走了,年底再来要五百万一千万的销售额,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如今,华阳集团的镜子和玻璃器皿自然是天下独一份,而铁器也已经算是天下第一,就连小小的指甲刀,蓝采和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一百多个规格型号,几乎再没有潜力可挖。
  之前曾寄予厚望的图书和纸张,市场表现很一般,温温吞吞,能卖但不上量,远不如随手弄出来的糖果系列,利润高,销量也好,算是预料之外的黑马。
  如今想再弄出来几样足以匹敌的拳头产品,却是不易。
  大明朝毕竟是个农业社会,老百姓普遍很穷。
  家里只要有口饭吃,再有余粮换一点盐巴和布匹回来,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根本没有太多其它的需求,或者说,是没有银钱去支撑其它的需求。
  富绅豪族的欲望和购买力当然要更多样一些,只是这个人群的数量太少,所需要的各种奢侈品颇为零碎,很难形成规模。
  明末比较出名的豪商巨贾,在蓝采和后世的记忆里,似乎只有江淮一带经营盐业的和苏州一带经营布匹绸缎的,以及经营粮食和铁器的晋商,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在这个时代做生意之难,就连经营瓷器茶叶等等畅销产品,也都没有做大的。
  蓝采和原本打算做成衣的,因为他觉得成衣在后世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大明人在这一方面非常原始落后,市场潜力肯定非常巨大。
  不过这个思路很快就被打了脸。
  桃花杏花按照他的设计,缝制了几十件样品,男装女装都有。
  蓝采和邀请了身边所有的时尚达人,到他家开时装发布会。
  当蓝采和叼着香烟,头戴礼帽,身穿《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同款黑风衣,站在门口迎客时,某些访客肯定已经被他的玉树临风所打动。
  只是这些女人对于蓝采和设计出来的女装,却是恶评如潮,一丝脸面也没给他留。
  杨寡妇批评胸罩和三角短裤,说在衣服里面穿这些东西毫无必要,纯粹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谢九妹认为女人就该穿裙子,蓝采和设计的女式休闲裤,完全不知所云,她敢肯定一条也卖不出去。
  白素素说蓝老师设计的裙子,过于离经叛道,不合礼法,特别是吊带裙,良家妇女是绝不可能买来穿的。
  只有青团坚定地站在蓝采和一边,说是这样的吊带裙,其实也可以买来在家里穿,只给自家男人看,不穿出门便是。
  小姑姑说,其实也能穿出门,只要在里面穿上秋衣秋裤,不把胳膊腿露出来就行了。
  田喜鹊和李紫薇躲在小姑姑身边吃吃的笑。
  这几个小丫头,原本都是十二三岁,如今两年过去,都长高不少,变成了十四五岁的大姑娘。
  蓝采和被她们的讽刺挖苦和恶意挤兑打击得够呛,一口老血堵在胸口,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摆摆手让她们统统滚蛋,原本安排好的庆功宴和茶话会全部取消,已经准备好的食材,全部拉走喂猪。
  蓝采和躺在床上直哼哼。
  四个老婆帮他脱了风衣,围在四周照顾。廖氏姐妹还贴心地为他推血过宫,一直折腾到后半夜,这口气才算顺过来。
  蓝采和起身吃了三碗大肉面,然后躺到桃花腿上,陷入了长考。
  看来这服装生意是做不成了,大明人实在是太保守。
  不但女人不敢露出一点点胳膊腿,即便是男人,也普遍看不起短打扮,不要说官员和读书人,即便稍有一点资财的商人,也会立刻去弄一身锦袍穿上。
  桃花一边温柔的摩挲着他的短头发,一边轻声道:
  “老爷,不卖成衣也罢,
  又是花色,又是尺寸,怪麻烦的,
  不如咱直接卖机器算了。
  不管是想吃煮鸡蛋还是煎鸡蛋,
  都由得他回家吆喝自己女人做去。“
  蓝采和一骨碌爬起来,伸手在桃花腿上重重一拍,表扬道:
  “你别说,这还真是个好办法。”
  桃花被他拍得一声惨叫,大腿上多了一个紫色的掌印。
  蓝采和也没顾上帮她揉揉,只是兴奋地在房间里来回疾走。
  桃花说的,就是缝纫机。
  为了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蓝采和陆续帮被服厂弄了不少简单机械,既有裁剪布料用的平车立车,也有缝纫用的脚踏缝纫机,还有缝制鞋子用的小机器。
  蓝采和记得,在后世某个时代就有好几个老三样新三样的说法。
  是说结婚的时候,富裕家庭一般要给新人准备三样大件,做为这个新建小家庭的镇宅之宝。
  最早流行的好像就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当时一个工人月工资不过三五十块,而这些大件的价格,起码都要上百块,并且还得凭票托关系才能买到,是足以提升小家庭社会地位,而且必须摆在显眼位置的固定资产。

  虽然现在制造手表有些难度,但缝纫机和自行车就没有问题。
  自行车在大明朝,想必是不容易畅销的。蓝采和不敢想象身穿长袍,手持折扇的大明读书人,骑在二八大杠上飞驰的画面。
  不过家用缝纫机就非常刚需,大明人接受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障碍,最起码桃花杏花以及被服厂的女人们,操作技巧掌握得就很快。
  要是大明百姓在嫁女儿时,都买一台缝纫机当陪嫁,那可就发财了!
  蓝采和傻傻的想。
  虽然衣服做不成了,但蓝采和并没有彻底死心,他准备  再开发一下鞋子试试。
  后世有种老北京布鞋,广告里号称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穿起来还是挺舒服的。
  大明朝的鞋子,就是这样的形式,只是做起来太麻烦。
  在没有橡胶做鞋底以前,想穿鞋就只能请老娘或者老婆纳鞋底。
  蓝采和觉得纳鞋底是所有家务活里面最惨无人道的一种。
  必须将棉布一层一层抹上浆糊,晒干以后按照鞋样剪成形状,然后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地缝起来。
  蓝采和见过桃花杏花帮他纳鞋底。
  鞋底太厚,直接用针扎肯定不行,女人们只能带上金属顶针,咬牙瞪眼用上吃奶的力气,才能勉强穿透过去,看得蓝采和提心吊胆。
  用机器将纳鞋底这道工序工业化,制鞋就变得相对简单。
  只需要变化鞋面的材料和颜色,就能做出来款式多样的老北京布鞋。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18815268/6162620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